来源:闽都创新实验室
近红外发光(nir,700-2500 nm)微二极管(micro-led)在生物传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遥感和光通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传统近红外荧光粉存在颗粒尺寸大、发光效率低、发光稳定性差或含重金属有毒元素(cd2 和pb2 )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micro-led领域的应用。因此,发展一类无毒高效的近红外纳米荧光粉具有重大意义。
近期,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闽都创新实验室的陈学元团队涂大涛研究员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项目支持下,成功研发出cuinse2:zn2 (cise:zn2 )基高效近红外量子点荧光粉,并首次将其应用于micro-led(图1)。
研究团队通过精准设计cise: zn2 纳米晶中的cu/in和zn/in组分比,实现了发射峰从750 nm至1150 nm的宽范围调控;包覆znse进一步地,团队与福州大学合作,利用电流体喷印技术,将ciseadvanced materials此前,陈学元团队在近红外荧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中已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例如,开发出cuinse2基高效近红外二区发光量子点生物探针,并将其应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和肿瘤靶向实时成像(nano today 2020, 35, 100943);采用荷移跃迁敏化策略,实现了在cs2naincl6基质中高效的稀土离子近红外发光(adv. sci .2022,9, 2203735);通过局域对称性调控,发展了cs2(na/ag)bicl6: yb3 , er3 近红外荧光粉,并应用于近红外成像全光谱文章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11011